决定性的时刻发生在第二跳。 石雨豪从助跑到起跳一气呵成,落地瞬间沙屑飞扬。
电子屏幕显示出了8米33的成绩,这不仅刷新了他个人的赛季最好成绩,也让他一度跃升至排名第一的位置。
从沙池中起身后,石雨豪仔细查看了自己的落地位置,当确认成绩有效时,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。 场边的教练组也兴奋地向他喊话。
然而,比赛的竞争远未结束。 随后出场的牙买加选手塔杰·盖尔跳出了8米34,以仅仅1厘米的优势超越了石雨豪。
意大利选手马蒂亚·弗尔拉尼则在第五跳中爆发,跳出了8米39的个人最好成绩,一举夺得了金牌。
石雨豪在后几跳中试图冲击更好的成绩,但由于训练中的体能储备并非十分到位,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,最终未能再次超越8米33。
另一名中国选手张溟鲲则以8米18的成绩获得了第六名。
这枚铜牌对于石雨豪而言,意义远不止于一块奖牌。
这是他自2018年那场几乎终结其职业生涯的重伤之后,首次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,并且首次跳过了8米30大关。
时间回溯到2018年5月,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的比赛中,当时年仅19岁的石雨豪势头正盛。
他在那一晚跳出了8米43的个人最好成绩,成为中国第三位跳过8米40大关的运动员。
然而,在最后一跳中,由于发力过猛加上跳板积水,他脚后跟打滑,整个人失去重心,重重摔进了沙坑。
医院的诊断结果令人窒息:左脚多根跖骨错位,需要进行手术。
受伤的那一刻,石雨豪感到“整个脑袋都是空白的”。 在前往医院的路上,教练还安慰他可能只是脱臼,但冰冷的诊断书击碎了希望。
据他回忆,“我一下子就哭了,整个医院急诊都是我的声音。 ”他当时就知道,原本志在冲击的雅加达亚运会已经无缘,巨大的失落和身体的剧痛让他甚至“不停地用头撞墙”,直到医生给他注射了镇静剂才缓缓入睡。
接下来的日子漫长而痛苦。 石雨豪经历了反复的手术和康复过程,情绪时常在希望与打击之间起伏。
他坦言自己在那段时间“在宿舍哭,在训练场的角落哭,在食堂哭”。
为了能够重新回到赛场,他甚至做出了一个极为艰难的决定:更换起跳脚。
从成熟的左脚起跳改为右脚起跳,这对于职业运动员意味着需要彻底改变技术动作和发力习惯。
在挣扎于康复瓶颈期时,石雨豪接触到了短跑训练。 他曾在苏炳添的外教兰迪·亨廷顿的指导下,与苏炳添一起在深圳训练。
这段经历让他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短跑上,并且成绩提升迅速,100米最好成绩达到过10秒15,室内60米也曾跑出6秒52夺冠。
这让他获得了“中国版卡尔·刘易斯”的称号。
但石雨豪内心始终没有放弃跳远。 短跑训练打磨了他的起跑和加速技术,也积累了他的信心。
他最终做出了另一个大胆的决定:将起跳脚重新换回受伤的左脚。 2023年6月的全国冠军赛上,石雨豪在男子跳远中跳出8米18,时隔5年再次在全国大赛中越过8米线,并获得银牌;
同时他还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10秒18获得银牌,展现了他兼项的实力。
2025年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上,石雨豪以8米21的成绩夺得男子跳远金牌。 当时他将这视为一个积极的信号,并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。
两个月后,在东京的赛场上,他将这份期待化为了现实。
石雨豪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显得十分谦逊和清醒,他坦言:“赛前并没有想过能够上领奖台”,并认为第二跳能跳出8米33有运气的成分,是“在无意识中把训练中练到的东西全部都表现了出来”,觉得有一点“天时地利人和”。 他也客观地指出了自己后续冲击成绩时体能储备不足的问题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