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队这边,半决赛拿新西兰开了刀,首发变阵加12人轮换,对抗强度抬到顶,把对方拉爆。
那之前,郭士强去看了新西兰和黎巴嫩的1/4,信息装满兜,回手就动阵。
这支澳洲,替补上来打法还是一套模板,换谁都能把强度维持住。
暂停一个不落,领先四五十分还在修补细节,节奏像精准的表。
伊朗被拽到体能黑洞,篮板线被撕开,卡不住,起不来,二次进攻断粮。
分差滚大之后,反而更难打,三分越急越偏,传导也开始打滑。
决赛的意义被抬到两层,一层是金牌,一层是冲那条不败神话。
从时间点看,10年没摸到亚洲杯决赛门槛,这次站回来了,账面已经好看。
板凳席坐得住,轮转能撑住,是中国队这阶段的手感。
强度对强度,下一场只看落地的执行,花活都往后放。
篮板是刀口,澳洲打伊朗抢了40个,伊朗只有23个,缺口一目了然。
中国内线要扛,胡金秋、余嘉豪要把第一撞顶住,第二点也要卡住。
上半程澳洲就把对抗线压满,伊朗被迫拉到外线赌命中,空心不够用。
这种球,节奏一旦被牵着走,犯规、失误、空篮全跟着来。
场边表情不用解读,郭士强目光没离开过对位细节,切换到决赛频道的速度很快。
抄近路不可能,得一回合一回合咬住,再看末节分差。
伊朗撤下主力是明牌,目标锁在季军,和新西兰对上,强度要留到那一晚。
澳洲这边练到终场,战术板没闲过,像在进行一堂正式课。
这届中国队在亚洲杯的路线清清楚楚,半决赛打出了一种精神头。
防守开强,轮换铺宽,体能线上拉直,进攻不再只靠一个点。
决赛对撞澳大利亚,心态摆平就好,冲击、对抗、对位,三个字反复念。
一旦抢到篮板的先手,速度也会是支点,空切就有空间。
澳洲的17连胜像一堵墙,摆在面前,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话。
比赛在8月17日的凌晨把名单写完,下一场时间不等人,准备不留空当。
亚洲杯的画面里,中国男篮站在了中心圈,背后是那句“争夺冠军”的字幕。
球迷的议论声飘在评论区里,有一句一直在刷:和澳洲过一关,什么都值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